檳城腔:在華語閒聊中聽見的多元文化
*全文連結:地理眼.GeogDaily
檳城的華人,或者說馬來西亞華人,除了語言混雜之外,迅速切換語言亦是種平凡的日常,多元文化著實地體現於地方生活空間,以及個人尺度的語言之中。剛開始和當地人閒聊或訪談的時候,對方講了一串華語混英語,我卻有「嗯?我剛剛聽了甚麼?」的感覺。
語言,反映你在哪裡生活
以當地華人來說,講華語時尾音會出現「liao」(ㄌㄧㄠˇ)、「woh」、「lah~」、「咩?」,單兩句話內,除了因人而異會參雜很多福建、廣東或客家方言之外,還會混很多英文與馬來字,比如說「你parking要park哪裡啊?」、「你的file要save給我咩」、「來幫我mop地」、「pandainya!(哇好聰明喔)」、「很geli(噁心)」等等。
檳城的福建話雖然我大概只能聽懂三成,大概就是和臺語最接近的三成,「呷霸袂」的寒暄還是可以溝通的,不過和臺灣一樣,年輕一輩的人講方言的比率也低很多了。當志工的時候和同事去書店挑選美工用紙,老闆是一位老安哥,印象很深刻的是安哥以「I think 嚕齁…」起頭給我們建議,「嚕」是你(汝)的意思,相當於臺語的「哩」,這個福建話混英語也是老一輩檳城人的日常語言。
某次訪談一位組織的老闆,他和我聊天的時候講華語,當然偶爾混一點英語詞,訪談的時候有幾位員工來處理公事。當華人同事來到辦公室的時候,華語混英文的比例變高了;當馬來人同事來的時候,變成馬來語混雜英語;當歐美人打電話來的時候,幾乎全英語;而當老闆拿起話筒和老朋友聊起天的時候,就是當地的福建話!另外,除了語言運用自如之外,看我是臺灣人,對方似乎還會不自覺調頻成「臺灣腔」,這些,都在不到一小時的訪談中。
檳城的華人,或者說馬來西亞華人,除了語言混雜之外,迅速切換語言亦是種平凡的日常,多元文化著實地體現於地方生活空間,以及個人尺度的語言之中
……
*全文連結:
地理眼.GeogDaily( ※ 本文已授權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獨家轉載)